(記者王敏為攝)
記者黃以敬/專訪
六輕過去一年七把火,台塑「經營之神」企業形象嚴重受創,政院要求台塑本週提出停工檢查報告,台塑高層卻已開始抱怨海風「重鹹」導致管線鏽蝕漏氣。台灣大學教授詹長權質疑,麥寮海風影響在環評中早已警告,當初業者承諾可以改善才通過建廠,而且鏽蝕可能導因於外部海風,也可能是內部製程出現問題,比如說,省錢材質無法抗鏽抗蝕,污染外洩加速鏽蝕。
六輕問題不能只會怪天怪海,卻不正視內部企業管理不當的最大問題,否則,下一把大火隨時可能再爆發燃起……。
問:一年七次火災,六輕到底出了什麼問題?
業者自己提報告 工安變紙上作業
答:六輕是什麼? 就是一座巨大的石化工廠,應是依據原有藍圖,是有規劃、組織性的廠區,但如果是一個類似住家的違章建築,不斷增建、擴廠,管線設備越加越多,整個配置藍圖就變了、亂了。每一環節原本都應經安全係數評估、MOC(management of change) ,如果以搶市場、產量產值為最高目標,為省時間、省成本,很多安全步驟被忽略掉,就種下風險的因子。
經濟部第一個必須了解的,就是到底目前六輕實際擴充改建到什麼程度?但官方根本沒有六輕的實際廠區藍圖,六十六個廠有多少管線是相連糾結?資訊不足如何體檢?
所以遇到事故,經濟部只能夠要求台塑化自己提檢修報告,就算經部宣稱要成立專案檢修小組,但這絕不是坐在北市福州街官員可審查的,必須有正確的藍圖,一一比對管線、設備,才能知道問題何在。
目前官方與業者就都很籠統,過去火災,台塑多說是包工、包商出問題,這次第七次火災,好像又怪到「海風太鹹」,卻不去看自己本身管理問題?這些可能是原因, 但必須提證據 。
問:在麥寮建廠,有人說六輕是先天不良、後天失調?
答:早在當初建廠、環評審查時,就有人警告麥寮海邊會有海風侵蝕、造地土壤不穩等問題,業者保證會用最先進的技術克服,怎麼會現在又有台塑主管說「海風鹹度超出預期」?
而且,海風鹹度是有不鏽材質可克服的。國內就有石化廠建在距離海邊僅七百公尺的地方,比六輕還近海,當初這廠花了一百多億建造,光用不鏽材質去建管線、支架,就超過十八億、佔成本逾十八%。這個年代比六輕老的廠房,迄今卻沒有管線鏽蝕問題。六輕當初就不是用頂級抗鏽材質。
沿海工廠這麼多 推給海風不合理
更何況,六輕管線鏽蝕問題,其實早在二○○七年環保署就已察覺,要求台塑改善,但可見一直未妥善處理。如果發現鏽蝕也只是補強、漆油漆,安全當然就有問題。
管線鏽蝕可能是內部鏽蝕, 也可能工廠本身污染防治設備不好,排出硫化物、氮化物,類似酸雨一樣造成鏽蝕,這些都是石化廠、煉油廠可能產生的污染物,跟天災無關。
六輕前六次火災,都沒聽到提出管線鏽蝕問題,兩百多公分長、六十多公分寬,大型的、鋼的反應爐,外面有好多層保護材質,怎會爆開?怎會跟管線、跟外部鏽蝕有關?恐怕是內部問題造成。
如果整個西海岸其他工廠沒有問題,麥寮沿海房舍也沒有比雲林、高屏沿海房舍鏽蝕嚴重,這就代表六輕工廠是有問題的,必須注意內部污染問題,這些都須釐清。
問:過去研究調查曾顯示六輕附近空污嚴重,廠房內是否酸性污染更嚴重?
答:當初環評沒有要求如此細節,廠區工安環節,是切割給勞委會審查,管制標準是以人體安全為主,卻忽略長期下來,就算低污染也會造成管線設備損害。
過去六輕廠外監測就曾發現有酸性化學污染物、甚或致癌性空污,十公里外的學童如果都可以聞到酸酸的味道,廠區內會沒有?
我的研究團隊過去只能在廠外監測,但透過雲林縣政府協調,六月終於進廠監測,發現廠區內有多種酸性污染物偏高情形,例如乙烯過去就曾引發大火,迄今廠區內卻還是有偏高污染值。監測也都發現丙烯 、丁二烯污染,這都可能引發另一次大火的發生。
廠區既然污染物質有不尋常情況,就可能是內部管修問題,需做檢測。目前經濟部與台塑似乎都「蒙著眼睛」在推測原因。
問:經濟部請中油來幫忙體檢六輕,可令人信服?
答: 如果工安只要六十分,也許可找中油來互相切磋,但是如果工安要達九十五分, 應該請更績優的廠商。
台塑只考慮成本 須拿出改善決心
德國有一個只有台塑九分之一產量的石化廠,員工規模只有五百人,為了作工廠體檢維修,早自十八個月前就規劃、預訂新的材料設備,增聘兩千五百名人力,訂了兩萬五千多個檢查點,從外界運五萬多個機具進場運作,全廠花了五十五天、三班輪班體檢,一組體檢、一組維修、一組維持基本生產。以此估算,台塑也許須花上至少九倍的人力與時間,也許真的要一年多時間,好好停工檢修。
其實國內工業界與學界合作,應是有能力檢視六輕工廠的問題點,找出改善方法。但這確實需要相當專業人力,經濟部可有三百個專業人力去駐廠做檢視?目前政府都只是紙上口頭作業,工安體檢不能這樣做。體檢、維修、監督,三組須整套去做。
現在台塑好像是要把原有三年維修濃縮為一年,這也還是一種成本思維,台塑須有更大決心解決問題。
問:雲林縣與學界都有呼籲建立六輕特別管理條例?如何改善六輕的管理?
答:新加坡的裕廊石化工業區,面積近三千公頃,由好幾家大廠共同組成管理;六輕兩千七百公頃,六十六家廠商卻高達九成五都是台塑化及其關係企業。如果有一個廠一年燒了七次,不能再信任業者自主管理,必須用新的思維與方法去管理六輕。如果廠商自治不足,政府與法令罰就必須較強力。
六輕一再出事,卻大多只能依空污法罰一百多萬, 不然就是勞檢違規。德州有個石化廠毒氣外洩,美國一天就罰三千萬到六千萬台幣,目前台灣的法令罰責根本不足。
問:以六輕為鑑,台灣石化業從選址、建廠到製程工安,都需要改進?
答:石化業原本就是一個高耗能、高耗水、高土地需求的工業,須思考這會適合哪些場地。過去各界對六輕、國光石化有意見,其實不是反商或反工業,主要是區位不對。所以才會有工業區區位配置問題,土地與資源必須做更好的配置運用。
國內產學界合作 應可找出問題點
一旦選定土地,環境能承受的最高能量也有一定限度,不能任意擴廠、擴產,不能以降低成本、利潤極大化為目標,企業價值應是在安全保證、環境沒危害的前提下去追求利潤。
台塑過去省成本,成為全球第五大石化王國、很會賺錢,但在維護勞工安全、環境成本方面,相較於國外就都太低。政府面對六輕與石化業工安問題,必須從產業管理到營運都徹底體檢、改善,否則很難重振對社會大眾台灣工業的信任與信心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